研究院

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战略任务探析

文章发布时间:2023-12-20作者:张文祥 刘松炜

作者简介


张文祥,数字文明研究团队成员,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双聘教授,网络空间治理与数字经济法治(长三角)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浙江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秘书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松炜,新闻学硕士,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员。


一、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战略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还首次以专章论述国家安全,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对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一新时代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在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全面加强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持续深化和拓展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成为目前亟待研究破解的重大课题。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我们党立足我国发展所处的新阶段、国家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做出的战略选择,是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支点,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要求。新发展格局与新安全格局都是“国之大者”,彼此关系是发展与安全的并重和互补关系。构建新安全格局应把握“四个注重”,即注重发展和安全“有效统筹”、注重人民安全和政治安全“有机统一”、注重对国家利益的“有力维护”、注重各领域安全“有序兼顾”。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正确把握当前国家安全形势,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新安全格局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构建新安全格局是做好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基本思路。进入安全新阶段、贯彻安全新理念,要求构建与安全形势和安全理念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以全对象、全主体、全过程、全方法为重点,做到系统整合、全域联动,立体多元、协同共治,平战结合、主动塑造,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快构建与有力保障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一重要论断把网络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明确了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为推动我国网络安全体系的建立、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这项任务的重大意义、工作目标、重点举措、实践要求,重点从进一步完善领导管理体系、正能量传播体系、内容管控体系、协同治理体系、网络法治体系、技术治网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二、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一环


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信息革命时代大势、把握管网治网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纵观全球,互联网进入更加复杂的发展新阶段,世界各国都深刻认识到互联网治理问题的重要性。从1994年接入互联网至今30年来,我国积极探索互联网信息内容由管理到治理的方法路径,积累了丰富的互联网治理经验,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网络综合治理”理念。在2018年4月举行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逐步建立起涵盖领导管理、正能量传播、内容管控、社会协同、网络法治、技术治网等各方面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落实互联网企业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全面提高网络治理能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

从总体上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确立了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思想统领,以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政策取向,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行动准则,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安全新理念。贯彻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安全新理念是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工作的指导原则,构成了学术界研究新时代新征程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相关问题、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的理论指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是构建新安全格局的重要一环,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保障。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网络安全观和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相关研究明显增多,但对新安全格局内涵特征以及如何构建新安全格局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深入研究相对不足。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方面:

一是“党管互联网”的网络领导观。坚持党管互联网,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是我国网络管理的顶层制度设计,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对象。学术界研究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形成的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方式,总结互联网治理的基本经验,认为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用网、管网、治网全过程。党管互联网是党管媒体原则在互联网时代的体现,也是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性原则的内涵体现。如何利用网络引导社会舆论,牢牢掌握网上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对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考验。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网络发展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既给出了新时代国家治理的“新视角”,也确定了社会安全治理的“新使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统筹安全与发展,既要保证网络安全,也要推动网络发展。学术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的论述进行研究,认为做好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网络安全的目标就是让网络更好地服务、造福于人民。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安全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网络发展为了人民、网络发展依靠人民、网络发展成果由亿万人民共享。

三是“风清气正网络空间”的网络舆论观。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构成了网络综合治理的核心对象。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和前沿阵地,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根本目标是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应当搞懂“互联网思维”,打破单一的管制思维,以积极开放理念管理互联网;加强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建立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加强正面内容建设,反映人民群众心声,唱响主旋律,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动权。

四是“网络综合治理”的网络治理观。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社会综合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就要坚持依法治网、办网、上网,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网络信息内容管理职能,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多方参与的治理格局,建立以法律、经济、社会等市场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的互联网管理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一个有机、协调、动态、安全、整体的运行系统,涵盖政府治理、市场治理、社会治理等不同层级体系;网络综合治理是一个多维度、多主体、多目标、多手段的治理过程,既包括政府对网络的管治和规范,也包括其他主体的治理行为;既包括法律法规、平台自治性规制,也包括各种技术规范等。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内在成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重要信息支撑。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目标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元主体,采取平等协商、合作共治的方式,利用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对网络进行管理,以实现网络生态清朗,维护网络安全和公共秩序,满足公众需要和公共利益。网络生态良好、网络空间清朗,治理职责、治理能力和治理效果相协调是网络综合治理的目标和效果。

五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合作观。全球安全观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理念指引,强调“安全治理目标”是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通过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持久安全。对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我国主张在尊重各国网络主权前提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共建共治共享网络空间。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提出:“我们倡导发展优先,构建更加普惠繁荣的网络空间。”“我们倡导安危与共,构建更加和平安全的网络空间。”“我们倡导文明互鉴,构建更加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三个倡导”进一步阐发了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提出的互联网全球治理“四项原则”和“五点主张”,反映了互联网时代各国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和以安全与发展为“一体双翼”的主潮流,已成为规范国际网络空间关系的重要准则。网络国际治理中的多边模式和多方模式有相互融合的趋势,与网络综合治理有很多共同特点。基于主权原则在网络空间多元的适用场景和领域,国内外各方陆续提出“信息主权”“技术主权”“数据主权”“数字主权”等概念。学术界的主要观点有:(1)强调信息内容管理的“信息主权”,核心诉求体现为对信息内容的有效治理与规范。(2)聚焦重要技术自主能力的“技术主权”,重点强化各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前沿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和规范方面的独立自主能力。(3)重视数据战略价值的“数据主权”。各国积极探索数据的有效治理,力图找到确保安全与促进发展的平衡点。(4)旨在提升“战略自治”的“数字主权”,强调国家主导本国数字发展的能力。相关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丰富和拓展了网络主权的内涵与外延。其中,数据治理是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我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同时关系到我国在全球数字经贸中的地位和国际竞争力,还与全球技术博弈等深远议题关系密切。

尽管学者们提出了不少有关我国网络综合治理的研究议题,但对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还较为缺乏,聚焦我国网络综合治理历史生成、现实问题等的共识性研究成果还不多,对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历史、现实、发展等还没有展开整体性研究,对新安全格局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面临的新时代、新形势和新挑战的研究不足,在理论创新方面的突破也相对有限。对综合治理模式的提炼和审视缺乏系统性的分析,还没触及更深层次“以人民为中心”的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理念,未能从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对于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上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综合治理的核心内涵。

总之,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到二十大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当前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治理构架已有整体设计、制度安排初步定型、治理方式方法已具实效,但在新安全格局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挑战和新问题。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提升网络综合治理水平,构建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动态适应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既是新时代推进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又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我国网络综合治理的现实问题出发,增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与国家安全体系的契合度,在新安全格局下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健全网络内容生态安全治理体系、健全依法治网和网络安全法治体系、健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规则体系,创新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方式方法,是未来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基本进路。

三、构建与国家安全体系相契合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构建全域联动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是打造新安全格局的关键。筑牢网络安全防线是打造新安全格局的重要一环,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不可或缺的保障。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全面到来后,网络治理面临一系列全新挑战:AI技术颠覆性影响开始显现,AI治理成为全新挑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的制度性话语权争夺日趋白热化;数据安全成为全球网络治理的新焦点和新难点,一系列数据治理的政策和制度需要落地,更需要与国际接轨。其中,数字基础设施、数据治理和全球数字规则三大层次成为国际博弈焦点。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制度的实施,数据将成为下一个十年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将“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列为强化数字中国的两大关键能力之一。网络与数据安全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更是国家安全的底座。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正在发生范式转变,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数字发展战略对策和国际战略对策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面对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新趋势、新挑战,如果没有统一的意志、战略和领导,就无法有效统筹和协同各方利益和力量。缺乏强有力的网络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就难以有效应对数字时代的快速创新与变革要求。在党管互联网原则下的一体多元、综合协同,是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本质内核。因此,在新安全格局下健全“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与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动态适应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必须增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与国家安全体系的契合度。具体而言需要过五大关。

(一)理论关

新安全格局下要实现系统性的理论突破,从人类社会变革和新安全高度重新认识互联网的社会价值,以新的理论视角把握互联网内在本质、变革逻辑和发展趋势,构建新安全格局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多层次理论创新体系,完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实现数字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和数字全球治理理论创新。

(二)执政关

新安全格局下如何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机制,研究强化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研究推进形成新安全格局下国家安全工作“一盘棋”格局,把国家安全和网络安全工作一同谋划、一同部署,以适应新安全格局下互联网发展和治理需求。

(三)基础关

互联网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国家的关键基础设施。数据治理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个人权益保护。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取得许多突破性进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交通、信息内容生产和传播等领域,给人类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也给网络治理带来许多新的挑战。要推进人工智能下的信息治理、解决数据安全等新型网络安全问题和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夯实基础设施,尽快实现网络核心技术的突破,真正将基础设施的主导性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变。

(四)意识形态关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深度应用,人类生存方式逐步走向数字化。在此种情形下,网络安全很容易辐射影响政治、国土、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生态等各领域各层面,形成可能产生连锁、崩溃等效应的复杂风险综合体,甚至诞生“网络+”的安全新领域,如网络政治安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金融安全、网络文化安全、网络恐怖主义等。在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舆论生态安全体系,要实现依法治网与以德润网相结合,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筑牢互联网意识形态安全底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五)崛起关

聚焦新安全格局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对策、路径和保障体系,提高我国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把互联网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最大的增量,利用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百年大变局,助力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囿于篇幅,此处舍去注释,完整版本请见《现代视听》202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