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动态

吴飞 | 正面宣传不等于不要舆论监督

文章发布时间:2024-06-25

我院首席专家吴飞教授发表文章《正面宣传不等于不要舆论监督》。


现刊出全文,以飨读者。


01 作者介绍

吴飞,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闻传播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乌镇数字文明研究院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互联网环境下的新闻理论范式创新研究》、教育部重大研究课题攻关项目《国际传播的理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交媒体与公共传播的伦理规则研究》等项目。曾获中国青年社会优秀成果专著类最高奖、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目前担任Chinese Media Report(USA)副主编,《国际新闻界》、《中国新闻年鉴》、《新闻实践》编委。

02 全文内容

先简单问一个小问题,当我们讨论一个媒体时,我们在说什么?是事实、真相、新闻,还是知识,或意见?当谈到新闻的生产和传播的时候,我们在追求什么?是真实、客观,还是参与、监督,或是赚流量、成名?我们在座有很多新闻媒体的人,同样,当我们看新闻的时候,作为一个用户,我们希望看什么?是娱乐八卦,还是了解事实真相?是揭露腐败,还是推进社会进步?以下是我们提供的答案,以供思考。


一、当下中国新闻媒体的表现


当下的中国新闻媒体表现到底符合不符合我们的想象和我们的新闻业所应该呈现的样子?我想基本上不能得出一个积极的、肯定的回答,因为我们的媒体正在远离公众,没有多少人在看传统媒体的内容。电视用户看抖音和B站,报纸的用户看微信公众号了,传统媒体正在衰落。


当年那么红火的媒体行当,走到今天没落的样子,原因是什么?我想答案是很清楚的,浙江宣传就有一篇文章写得不错,它说我们媒体应该“吾日三省吾身”:“是否站在群众的立场?是否关注了问题的导向?是否进行了建设性的监督,又是否注重反馈和实效?”这些问题讲得很好,但是这个文章没有讲透,它认为我们的关键问题在于媒体的记者“不敢做舆论监督、不善于做舆论监督”。问题真的是这样吗?这可能只是事实的很小的一部分,没有一个真正的记者不想做好新闻。


实际上媒体似乎是有尚方宝剑的,2004年5月26日,《浙江日报》“之江新语”栏目刊发的文章《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就曾指出:“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欢迎舆论监督,主动接受舆论监督,通过运用舆论监督,改正缺点和错误,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浙江卫视的《今日聚焦》节目是当时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正确的,我们的媒体就是党的一个部门、一个机构,我们需要协同我们的中心工作,媒体是要做监督的事。


《今日聚焦》这个节目最早是从“五水共治”开始的,那时候浙江省大力推进“五水共治”,确实还是蛮紧张的。浙江卫视也确实充分利用这一尚方保剑,做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是发现这个事儿做得很好之后,就一直坚持做下去。


二、《今日聚焦》的秘诀:做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今日聚焦》的秘诀讲了很多,就是做建设性舆论监督。在这里,我想比较一下西方媒体的选择和中国媒体的选择。西方的主流媒体最核心的业务就是做监督报道。我们看看普利策新闻奖的报道,90%以上的作品都是监督报道,很少看到中国的正面宣传,很难看到它表扬一个人,它都是在批判一个机构。这是我们要注意的问题,这也跟西方媒体的定位不一样。


“建设性舆论监督”其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在上世纪20年代刚建立党的组织时就有相关讨论。1941年中宣部在发给关于各抗日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中特别强调,要善于使用批评的武器。1950年的时候讲得更清楚,划分了两样东西,一个是建设性的批评,一个是破坏式的批评。


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那段时间,中国的舆论监督做得非常红火的时候,当时《钱江晚报》的老总讲了一句话,我们做的所有的报道,最终是能够解决问题的报道,就是建设性的舆论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并非对立,而是统一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践这一理念呢?

我认为浙江电视台的今日聚焦找到了这个特别好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做建设性监督。到底怎么做好建设性监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客观公正:新闻报道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偏袒任何一方,以确保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二是深入调查采访:记者需要深入调查相关领域的问题,挖掘事实真相,以便为公众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三是提出具体的问题:新闻报道应关注行业存在的问题,揭示潜在的风险和不足,引起社会的关注。


四是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对于发现的问题,新闻报告应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便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五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新闻报道还应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这是和以往我们理解的揭露批评报道最不一样的地方。


六是跟踪报道:新闻报道应对问题进行持续关注,跟踪报道问题的解决进展,以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另外,在审视了近期所有的精选节目后,我发现被采访者中,确实以副局长级别和来自企业、街道的基层代表为主。这引发了我一个思考:是否应该加强舆论监督的力度?舆论监督的范围是否可以不仅限于基层代表?如果能扩大舆论监督的范围,无疑会极大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深入进行。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由于其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责任,更大的权力机构往往应该有更高的自律性和更严谨的工作态度,因此犯错误的概率相对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对他们的监督。相反,正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是不是更应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呢?


三、尝试数字化呈现


现在是数字化时代,前面几位专家都谈到了这个问题。在数字生活时代,人们对新闻的想象建立在新闻业支撑并推动公共生活之中,新闻业作为一种基础设施为人们提供了公共服务与公共讨论的空间,数字连接可以“促进一系列的互动和参与,包含增强自我的透明度、自我表达的需要、身份的体现、改头换面的机会,以及刻意去遗忘的雅量。”我的微信朋友圈里从来没有一次看到《今日聚焦》的节目推送到眼前——这是算法的问题,还是经营的问题?我昨天晚上看了一下浙江卫视的公众号,发现几乎没有《今日聚焦》的节目,发的都是《王牌对王牌》之类的内容。建议《今日聚焦》栏目有更多数字化的呈现,这样才会让栏目更有力量,而不是节目做完之后,只呈现5分钟就完事了。它需要公众知道,并和媒体一起改变这个社会。这是我期望看到的。


今天我们的媒体确实是越来越艰难,舆论监督做十年真的是不容易。如果从节目的角度讲,不见得每一篇都是精品,但是能做成这样就非常棒了。我是来表示致敬的,我是非常支持舆论监督报道的。我们连续十几年参与了舆论监督的会议,现在越来越艰难。这是我们《今日聚焦》还可以继续努力的地方。


其实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讲,“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今日聚焦》这个节目就是为人民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从这个角度讲,我转述安德森提出的一种新的新闻学叫“敬畏新闻学”——当下在数字化的语境下,每个人都似乎成了发声的记者,都成为监督者的时候,我们对新闻这个行当要表示高度的尊重和敬畏。而只有《今日聚焦》这种类型的栏目才有可能让我们对新闻行当,它仍然作为社会公器里面所承担的责任或角色起到一种敬畏之心。这种类型的栏目强调的是,我们的新闻就是要站在弱者的立场上将整个社会不公正的地方,将社会比较残忍的地方最小化。这就是我们希望的追求。


本文转自 | 再建巴别塔